原标题:你进商场、下馆子留的个人信息,都去哪了?
“最近几个月,各种推销电话明显增多了。”近期,不少市民向知道君反映存在这样的烦恼。疫情早期,在“健康码”尚未普及之时,不少市民曾在出入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时留下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被如何处理,成为不少市民关心的问题。
知道君近日探访京城27家快餐店、商场、办公大厦发现,绝大多数被收集的纸质个人信息被留存,其中部分定期进行销毁。知道君多数探访地点的门口已经没有了用来登记顾客信息的纸质本子,取而代之的是印有北京健康宝的二维码。不过仍有个别写字楼的登记现场信息保护措施不足,登记簿被随意摊开放在桌上。
合生汇门口,顾客主动扫二维码,旁边已经没有登记信息的桌子。新京报记者罗晓静摄
探访1
登记的信息还在吗?
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在疫情早期,市民进出不少餐厅、商场、写字楼大厦等公共场所,需登记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纸质版个人信息才可进入。
对于之前登记的纸质版个人信息,知道君询问的7栋写字楼全部留存,工作人员均表示,纸质版信息已上交物业保存管理。10家大型商场中,有两家仍留存纸质版信息。10家餐饮店中,有4家店铺仍留存纸质版信息,其中吉野家磁器口店表示,信息目前在店里留存,需要听相关部门和公司的整体安排。
另外,在商场经营某快餐连锁店的高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店铺开设在商场里,顾客进店之前已在大门口登记过信息,所以店内未要求顾客二次登记个人信息。
本文版权归伊人生活网,发布者:伊飞飞,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e566.com/34999.shtml